李盖蒂 ( Ligeti Lajos,匈牙利,1902-1987 )是国际上知名的语言学家、东方学家,匈牙利科学院院士、教授、科学院副院长。1902年10月28日出生于匈牙利的包洛绍焦尔毛特(Balassagyarmat)。
李盖蒂的学习经历非常丰富,他曾先后在布达佩斯奥特伏什?约瑟夫学院、布达佩斯大学、巴黎索邦大学和法兰西学院学习过,并于1928-1931年在蒙古和北满蒙古地区进行研究和调查工作,1936-1940年又先后在阿富汗和日本等地进行调查。
正是由于李盖蒂丰富的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使得他最终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阿尔泰语言学家,同时还是从事蒙古语、突厥语、满一通古斯语言研究的专家。
当然,这些荣誉和头衔也是和他丰富的执教经验分不开的。1931-1934年,李盖蒂最初于布达佩斯大学担任代理讲师,在此期间又于1933-1935年兼任了巴黎东方语言学校的代理讲师。1938年,李盖蒂开始了他的布达佩斯大学执教生涯,并于1938年被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通讯院士,在之后的1939年里又开始了他的学术讲座。经过不懈的努力,李盖蒂在1947年被当选为科学院院士,并于1949-1969年担任匈牙利科学院副院长职务。在1949年当中,他还获得了以匈牙利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姓氏命名的“科苏特奖”。李盖蒂将他的后半生都奉献给了布达佩斯罗兰大学,并一直坚守在布达佩斯罗兰大学中亚系讲座教授的席位上,直至1987年5月24日他在布达佩斯逝世的前夕。
在学术方面,李盖蒂也是卓有建树,1947年,他便创建了《匈牙利科学院东方学报》,并且从创刊时起直至1976年一直担任该刊物的主编。另外他还是《匈牙利东方文库》的创办人,匈苏友协的副会长,曾先后编辑出版了多种文献书籍和《乔玛小文库》丛书等。他的著作和论文多以匈牙利文为主,但是也曾用法文发表过很多文章,如:《明代的一部汉文——维吾尔文词汇:译员馆的<考院换译书>》就是用法文发表的,其标题为Un vocabulaire sino-ou?gour des Ming.Le Kao-tch’ ang houan yi-chou du Bureau des Traducteurs。《考院换译书》是按法文拼汉字书名Le Kao-tch’ ang houan yi-chou翻译为中文的。明朝称“维吾尔”为“畏兀儿”,而在明代人们把从事翻译书籍和文件的官署称之为“四夷馆”。在当时,四夷馆出版了一种蒙文和汉文对译的工具书叫《华夷译语》,共有两卷。李盖蒂编著的《考院换译书》,就是汉文与畏兀儿文(即现在的维吾尔文)对译的工具书,该书收录于《匈牙利科学院东方学报》的第19卷里。
还有一个用法文发表的文章叫做《拓跋氏语言——鲜卑族的一种方言》,其法文标题为Le tabghatch,un dialecte de la langue sien-pi。“拓跋氏”在法语中也是按汉语译为“Toba”,是一个不变词;“鲜卑”则是按照老式译法译为“Sien-pi”现在按照汉语拼音译为“Xianbi”,此文收录于李盖蒂主编的《蒙古研究论文集》中,其英文书名为《Mongolian Studies》,并于1970年发表在《匈牙利东方文库》(BOH不定期)第14辑当中。
有趣的是,和此文极为相似的《拓跋氏语言——鲜卑族的方言》一文则是先其一年,即1969年,发表在俄国的《亚非民族》(俄文刊名为HapoДы АзИИ И AфpИKИ)第1期上,它用拉丁字母拼写的俄文标题为《Tabgatskij jazyk-dialekt sjanbijskogo》。这个标题返译为俄文标题为Taбгачский Язык – ДИаЛект ся?ъбийско?о。但是“拓跋氏”这个词在俄文中不论作名词还是作形容词都不变化,是按汉语发音译作“Toбa”的。“鲜卑”也是按汉语译为“Cя?ъби”,并不变化的。所以按照俄文正字法,这个俄文标题似乎译为“Toбa Язык – ДИаЛект Cя?ъби”比使用带形容词词尾变化的译法更合适一些。
在藏族文学方面,李盖蒂曾与德佐?邓德罗里合译了萨迦班智达的《嘉言宝库》格言集,并且李盖蒂在研究萨迦格言后所撰写的许多论文都被收入了《嘉言宝库》之中。他继承和发展了匈牙利爱国者乔玛开创的匈牙利藏学研究事业,至今依然影响着后人对其的研究。
在古代史方面,李盖蒂、乌瑞、卡洛利?泽格革迪、雅诺斯?哈尔玛塔等人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他们利用古藏文文献,尤其对敦煌、吐鲁番、米兰古城等地出土的藏文文献作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不少论文。包括吐蕃时期的历史,和田(于阗)的历史,以及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王国分裂后甘肃河西走廊的历史等。
其中Fanfares收录其中(第4首),Der Zauberlehrling在另一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