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别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19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set/贝多芬 钢琴协奏曲集合【PDF】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20:3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齐少凡 于 2013-9-17 09:23 编辑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德语: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集古典主義大成的德意志作曲家,也是一位鋼琴演奏家。他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2部彌撒等等。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在东亚,貝多芬被尊稱為樂聖

C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作品15),由貝多芬1796年1797年間完成,並於翌年(1798年)於布拉格作首演,當時首演由貝多芬本人彈鋼琴

19世紀初的維也納,當時的聽眾較愛好莫扎特悅耳柔和、流暢自然的鋼琴演奏;但當貝多芬這位突破傳統的鋼琴家正式出場時,聽眾們亦大為驚訝—因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高舉起雙手再將鍵盤擊落,往往更會弄斷琴弦;不論如何,貝多芬亦很快贏取了維也納人的心。
1795年,當海頓完成他在倫敦之演出,他瞬即返回維也納,及在12月18日向聽眾介紹他在倫敦演出期間所撰之三首交響曲;其後,他更就此邀請貝多芬作第二度維也納之公開演出,貝多芬本人亦由此引介他這首鋼琴協奏曲。


此首合共35分鐘之協奏曲,共分下列三段樂章:
  • 活潑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 緩板(Largo)
  • 迴旋曲—詼諧的快板(Rondo - Allegro Scherzando)
第一樂章[编辑]
本樂章之開首極為克制,緊接而來的是出其不意之轉調,因而表達出箇中的創意;在樂章之尾聲,出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突破—那是由貝多芬本人親自編撰的華彩樂段,打破一貫留予獨奏者演出之風格。
第二樂章[编辑]
本樂章以長度為主調—先由鋼琴帶出主旋律,接著由單簧管引發非常動人之情調—本樂章亦因而成為眾貝多芬協奏曲中「最長的慢樂章」。
第三樂章[编辑]
本樂章以「生動詼諧的迴旋曲」為題,當中內含作曲家本人在1791年間於波恩所撰之鋼琴三重奏,亦以七拍子迴旋曲(ABACABA)為主調,一直持續八至九分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20:33:36 | 只看该作者
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作品19)乃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作品,作於1787年至1789年間。

貝多芬於1795年3月29日首次面對維也納觀眾,當時他在台上亮相之身份既是獨奏者,也是作曲家,而他選擇演奏之曲目,正是日後被冠以‵第二′的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三年後,貝多芬聽從海頓之建議,離開出生地波恩,到維也納跟海頓上課。但當海頓於後來遠赴倫敦演奏時,貝多芬遂轉而師隨亞伯斯貝嘉(Johann Georg Albrechtsberger)教授。亞伯斯貝嘉乃城內另一個德高望重的作曲家,他曾批評其學生「不學無術」。當時的作曲家大多受聘於宮廷或教會,並未出現所謂「自由作曲家」,對作曲堅定不移的貝多芬,也明白到祇有成為鋼琴家才能受城中富裕的維也納民眾所歡迎。
貝多芬亦由此撰寫此首鋼琴協奏曲,並邀得樂團負責排練,當然也不容忽略撰寫樂譜。然而他卻在演期前兩天抱恙,及未趕及完成最終樂章;至於排練方面,某場地的鋼琴卻出現編差。他遂改用另一個調完成作為配合,結果,貝多芬終克服困難完成是次首演。《維也納報》(Wiener Zeitung)亦大讚貝多芬「已博得普羅大眾衷心的認同」。

曲式及內容[编辑]

此首合共28分鐘之協奏曲,共分下列三段樂章:
活潑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慢板(Adagio)
迴旋曲—甚快板(Rondo - Allegro Molto)
第一樂章[编辑]
此樂章以仿號角之聲調開始,由小提琴以較溫柔及旋律化之樂句對答著。這兩個基本樂思一再出現在篇幅較長之前奏,但當鋼琴出現時,姿態也十分低調,完全不受矚目。餘下之部分以鋼琴及樂團之對答作主調。
第二樂章[编辑]
此樂段陷入沉思的情調,樂團奏出詩歌般之主調,偶有粗獷的重音間隔著。鋼琴部分展開時「充滿感情」,樂團則有時靜待鋼琴演奏。此後兩者一直如夢幻般緊密交替,每當樂團情緒將起高漲之時,鋼琴會相繼由一音一音作平靜。
第三樂章[编辑]
本樂章極為熱鬧喧騰,鋼琴在開首以興高采烈的主題帶動,更偶爾進入黑暗陋巷,但整體而言,樂章仍舊帶有歡樂及無憂無慮之氣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20:35:29 | 只看该作者
C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作品37),乃貝多芬之第三首鋼琴協奏曲,於1800年間完成,並於1803年4月5日由作曲家本人在維也納劇院首演。此曲是貝多芬唯一以小調寫成的鋼琴協奏曲。

此曲早在1796年已計劃編寫(當中更牽涉到華彩樂段),但重要部分卻要在1800年方才完成,而首演則在1803年4月5日(星期二)於維也納韋恩河畔之劇院進行。他的工作方式可由他的其中一名學生所撰寫的筆記窺探一二:首演當天,原本該學生準備在清晨五時造訪貝多芬,然而貝多芬卻已經起床,及準備為樂團編撰伸縮號分譜及合唱聲部,接著又由李赫諾夫親王負責提供他的凍肉及酒作午膳;至於排練則一直持續至黃昏六時。
繁重的分譜編寫,加上樂團及合唱團之排練,使得貝多芬無法完成編撰鋼琴部分。負責替貝多芬演出時翻譜的塞弗里特(Ignaz Seyfried)憶述當時情景說:「他根本沒時間同時將獨奏部分寫於紙上,差不多全首皆要憑記憶彈出。在不少未曾寫出的段落當中,他快要完成時皆會偷偷瞟我一眼示意。」

樂器構成:獨奏鋼琴、長笛2、單簧管2、雙簧管2、低音管2、法國號2、小號2、定音鼓、弦樂五部。 此首合共35分鐘之協奏曲,共分下列三段樂章:
活潑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緩板(Largo)
迴旋曲—快板(Rondo - Allegro)
第一樂章[编辑]
活潑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C小調,2/2拍,協奏性的奏鳴曲形式。弦樂以C-E♭-G-F-E♭-D-C安靜地導出主題,以定音鼓之獨特音色作模仿;在尾聲時,當雄偉的華彩樂段將近完結時,定音鼓貝多芬在1796年所言再次出現,還加上弦樂在開首時之音型。
第二樂章[编辑]
緩板(Largo),E大調,3/8拍子。滿載動人遐思之氣氛。鋼琴以和弦奏出旋律,並帶有聖歌之味道。緊接之樂段則如某評論家所言,「充滿極具創意之編排,把鋼琴完全融合在樂團結構當中」,而且也是貝多芬登峰造極的一首作品。
第三樂章[编辑]
迴旋曲—快板(Rondo - Allegro),C小調,2/4拍。此樂章情景頗特別,開頭充滿喧鬧,並巧妙地抹掉了大小兩調之界限。但頃刻間,這個平易近人的主題逐漸變得慷慨激昂,鋼琴在管樂鼓動下,展現出華麗的琶音。此外,單簧管亦在樂章加設一愉快主題,使田園氣息大為增加。但其後之賦格曲樂段,卻引發本樂章至壯麗高潮,鋼琴以八度音盡顯超凡技巧後,再次出現趣味盎然之情調,並以燦爛無比的氣氛作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20:37:39 | 只看该作者
G大調第四鋼琴協奏曲,作品58,乃貝多芬的第四首鋼琴協奏曲,作於1805年至1806年間。

貝多芬為其弟卡爾及約翰娜·賴斯(Johanna Reiss)之婚姻困擾不已,他們原本在1806年5月25日結婚,但在這時,約翰娜·賴斯已懷有卡爾的骨肉,而且這也是貝多芬唯一侄兒。他因而心灰意冷,既失去與弟弟之緊密聯繫,也從此失去一個得力秘書(因卡爾曾當過此職位)。
貝多芬因而寄情作曲,寫下無數作品,除第四交響曲、「拉祖莫夫斯基」弦樂四重奏、卅二首鋼琴變奏曲及小提琴協奏曲外,還寫下此首被冠以「第四」的鋼琴協奏曲。此協奏曲一如既往,於1808年12月22日由貝氏本人於維也納作首演及彈鋼琴。首演完成後,《環球音樂報》(Universal Musical Gazette)大讚該樂曲為「作曲家最獨特的作品之一」。此外,觀眾亦為貝多芬的創意嘖嘖稱奇。

此首合共32分鐘之協奏曲,共分下列三段樂章:
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流暢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
迴旋曲—甚快板(Rondo - Vivace)
第一樂章[编辑]
本段以鋼琴展開樂曲,一反以往樂團奏出較長樂段後引領獨奏部份之風格。此外,在樂團將近正式演出之際,曲調突然一轉,使樂章帶來奇異及疏離之感覺。
第二樂章[编辑]
此樂章帶給人喜出望外的感覺,並跟龐大的鋼琴及樂團構成強烈對比。一般而言,第二樂章皆是獨奏及樂團安份合作,且又是較為內歛含蓄的,此樂章跟傳統可謂大相逕庭。貝多芬亦曾以油畫當中底比斯女皇之遭遇為該樂章之副題材。
第三樂章[编辑]
此樂章以迴旋曲為題材,有時更被旋律化。在連繫g小調前,也曾連繫至C大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20:45:02 | 只看该作者
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作品73,又喚作「帝皇或皇帝」協奏曲),乃貝多芬的第五首鋼琴協奏曲作品,於1809年至1811年間在維也納完成初稿,接著於1811年11月於萊比錫作首演。貝多芬亦曾將此作品獻予奧地利的魯道夫公爵。

1809年4月至5月間,奧地利遭到法軍攻擊,維也納陷入四面楚歌之中。貝多芬亦在機緣巧合下,躲進弟弟的地窖當中,以枕頭遮蓋著頭隔著法軍之炮火,至於身兼貝多芬學生及朋友的魯道夫公爵,更因此逃往城外。次年1月,當魯道夫公爵凱旋歸來時,貝多芬遂將此作品獻予魯道夫公爵,及在1810年2月4日將手稿交予伯萊特科普夫與哈泰爾(Breitkopf & Härtel)出版社。
此曲以「帝皇」作副題,然而此名字並非貝多芬或出版社編定,而是由英語系國家另行補上。此副題之由來已無從稽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從創作期間之同時期政局,可以約略瞭解到該曲之含意。當時之首演被迫移師至維也納以外地方,然而,1811年11月28日在萊比錫之首演,反而獲得空前成功,各報章亦因而稱讚該曲為「有史以來最獨一無二、最天馬行空、最傳神,亦是最困難的協奏曲之一」。

此首合共40分鐘之協奏曲,共分下列三段樂章:
I. 快板(Allegro)
II. 稍快的慢板(Adagio un poco mosso)
III. 迴旋曲—快板(Rondo - Allegro)
第一樂章[编辑]
本樂章之曲式十分龐大,約長二十分鐘,比其餘任何一個樂章長多於一倍。樂章以雄偉之姿態開始,由整個樂團演奏三個宏亮的和弦,中間穿插著鋼琴踏沓而來的琶音。鋼琴炫技的樂段過後,樂團奏出本樂章之主旋律,鋼琴則在九十五小節後方才出現,並以簡單之上行音階作引子,輕柔地帶出樂團奏起的一個主題。接著鋼琴跟樂團展開篇幅較長之對答,情緒跌宕起伏,其中一段鋼琴以厚重的和弦及應對管樂,靈感似乎來自法軍及奧軍於維也納之戰役。
第二樂章[编辑]
此段落開始之時,先以弦樂以弱音演奏出溫柔而仿照詩歌之樂段,使得全個樂章增添夜闌人靜之感覺。其後則變得極簡樸—鋼琴以奇幻下行旋律作獨奏,及將開首樂段移至隨後作進一步發展,使得內容極為精緻。
第三樂章[编辑]
本樂段帶有歡欣氣氛,先以七拍子迴旋曲(ABACABA)作開端,接著由奏鳴曲式與迴旋曲混合,到最後以鋼琴引發之華彩樂段作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20:45:52 | 只看该作者
Beethoven-Violin Concerto for Piano/贝多芬 钢琴版小提琴协奏:
http://pianopaper.net/piano/foru ... highlight=beethov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20:54:39 | 只看该作者
Beethoven Choral Fantasy/贝多芬 合唱幻想曲
http://pianopaper.net/piano/foru ... ;tid=487&extr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20:57:48 | 只看该作者
Beethoven Trio Concerto/贝多芬 三重协奏曲:
http://pianopaper.net/piano/foru ... ;tid=488&extr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21:0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齐少凡 于 2013-9-6 21:19 编辑

贝多芬 未完成钢琴协奏曲
Beethoven Unfinished Piano Concerto in D Major Hess 15

Piano Concerto No. 6 in D major, Hess 15 is an unfinished piano concerto by German composer Ludwig van Beethoven.
In (estimated) late 1814 and early 1815,[1] Beethoven spent a great deal of time on a project that never reached completion: a piano concerto in D major, which would if completed have been the sixth. He made about seventy pages of sketches for the first movement. He even started writing out a full score (MS Artaria 184 in the Staatsbibliothek zu Berlin), which runs almost uninterrupt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movement to the middle of the solo exposition (bar 182), although the scoring becomes patchy as the work proceeds and there are signs of indecision or dissatisfaction on the composer's part. Beethoven abandoned the work, and this partial movement (known as Hess 15)[1]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substantial of Beethoven's unrealized conceptions.[2]
A completion of the first movement was reconstructed by British scholar Nicholas Cook in 1987.
part 1
part 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21:03: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齐少凡 于 2013-9-6 21:15 编辑

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 《第0号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这首钢琴协奏曲为遗作,大约作于1784年,首演于1784年。此曲为1888年阿德勒所发现,1890年在布莱特科普全集中,作为补遗,编号WoO.4。阿德勒当年发现的只是独奏声部,没有贝多芬手写的总谱。发现的独奏声部部分有贝多芬用法浯写的“由12岁的路易.范.贝多芬作曲,为大键琴或钢琴的协奏曲”,没有题献。因当时贝多芬父亲故意少报贝多芬年龄,故1784年贝多芬应该是14岁。 1784年4月15日,举行马克西米安.弗兰茨的继位大典,贝多芬在1782年曾作3首奏鸣曲题献马克西米安.腓特烈,据阿德勒分析,贝多芬很可能是为弗兰茨继位而作的此曲。这首作品的总谱是后人帮助完成的。

共3个乐章:

1.中庸的快板,降E大调,第一主题类似学生歌曲的朴素旋律,第二主题则是典型的莫扎特风格。

2.极慢的慢板,降B大调,在这个乐章中,展示了贝多芬以后柔美至极的慢板乐章的萌芽。

3.稍快的快板,降E大调,回旋曲。开头的钢琴独奏充满天真稚气的民歌风格,发展成华丽的高潮。

http://www.henle.de/en/detail/in ... lat+major+WoO+4_567
下载暂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琴别院

GMT+8, 2024-11-14 15:33 , Processed in 0.0974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