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别院
标题: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for Piano/贝多芬 钢琴版小提琴协奏【PDF】
[打印本页]
作者:
齐少凡
时间:
2013-8-22 06:46
标题: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for Piano/贝多芬 钢琴版小提琴协奏【PDF】
本帖最后由 齐少凡 于 2013-9-17 12:36 编辑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著名的
作曲家
、
钢琴家
、
指挥家
,
维也纳
古典乐派
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
交响曲
、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这些作品对
音乐
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
乐圣
。
贝多芬全名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又译路德维希·冯·贝多芬,[1]是
德国
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
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
音乐家
;他创作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被尊称为
乐圣
。祖父自从二十岁来到波恩就做了那里的乐长。父亲是一名擅长高音的歌手。母亲出身低微,是一个厨子和女佣生的女儿,在嫁他的父亲之前曾嫁过一个男佣。
4岁开始学习音乐
8岁登台演出
10岁开始作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1岁就于戏院乐队担当成员。
12岁任宫廷首席小提琴手
13岁成为大风琴手
19岁于波恩大学旁听哲学,开始接触资产阶级启蒙教育。
1787年起任音乐教师。
1792年定居维也纳三年后出版第一部作品,自此开始创作生涯。
1796年双耳渐渐
失聪
,但并未辍笔。[2]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出生在法国逢恩,祖籍弗兰德。自幼学习
音乐
,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十七岁那年,波恩宫廷大学旁听哲学,也就是在这时与
莫扎特
有了短暂接触。1792年,定居
维也纳
,经过
海顿
的指引,艺术上进步飞快,三年后出版第一部作品。他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
交响曲
九部;歌剧《
费黛里奥
》,戏剧《
哀格蒙特
》、《
雅典的废墟
》;
钢琴曲
《
悲怆
》、《
月光曲
》等等。他集
古典音乐
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位颇具创造性的作曲家。是
德国
最伟大的
音乐家
、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
代表人物之一,他与
海顿
、
莫扎特
一起被后人称为“
维也纳三杰
”。他和
米开朗基罗
、
列夫·托尔斯泰
的一生都经历了各种苦难坎坷,
法国
作家
罗曼·罗兰
根据他们的人生写成了《
名人传
》。
当贝多芬19岁的时候,
法国大革命
爆发,给贝多芬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贝多芬
(15张)
从1796至1800年,整整4年,贝多芬的耳鸣日夜作响,这是耳聋的前兆。贝多芬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老年耳朵失聪。他创作的
音乐
作品有《
月光奏鸣曲
》、《C小调第5交响曲》等。
他的九部
交响曲
全都在
维也纳
举行了首演式。1805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
费黛里奥
》充满了激情。他的《
第九交响曲
》取材于
德国
诗人
席勒
的《
欢乐颂
》,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了。
贝多芬一生坎坷。因为听力的问题,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是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
热情
,写下不朽名作《
第九交响曲
》。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
启蒙运动
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http://45.136.150.16/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DAzfDM3ZTdkY2FhNGE0Zjk1MzdkNmRkMTM3ZWVjZTZhNmRmfDE3NDM4MTI4NTQ%3D&request=yes&_f=.mp3
欢迎光临 钢琴别院 (http://45.136.150.16/)
Powered by Discuz! X3